威斯騰生物聯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代謝專委會網絡學術沙龍系列講座第十五講
為了配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同時滿足學術交流的需求,威斯騰生物聯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代謝專委會,以線上學術報告代替線下活動,每周一次專題講座,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學術盛宴!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代謝專委會是在王紅陽院士主發起下籌備成立的,主要聚焦腫瘤代謝特征性改變的理論基礎及其對腫瘤發生發展、疾病演化、腫瘤免疫微環境形成的機制研究,與腫瘤代謝對腫瘤精準診治和治療轉歸的影響等,將搭建腫瘤代謝學科的專門平臺,引領和帶動腫瘤代謝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學科發展,提升國內在相關研究領域的整體水平與國際地位,推動相關研究人員的學術交流和自主創新。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代謝專業委員會是一個跨專業、多學科協作的??祁I域,涉及到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生物信息學、分子影像與功能像學、輻射生物學、生物能學和臨床腫瘤學等多個學科。
此次網絡學術沙龍系列講座由威斯騰生物聯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代謝專委會主辦,第一講已于6月14日開講,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9月20日的《分子影像學在腫瘤代謝中的應用》,由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黃銳敏研究員向大家分享。
黃銳敏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分子影像平臺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藥物分子影像學(分子影像學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分子影像探針和設備的研發;腫瘤耐藥的分子機制研究)主持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面上項目;衛健委重大專項項目(子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在SCI收錄學術期刊發表文章50多篇,參編國內外專著3本,申請專利11項。
黃銳敏研究員介紹了分子影像學在腫瘤代謝中的應用,首先系統講解了分子影像學與腫瘤異質化的關系,以及分子影像學中的各種影像技術的方法和特點,還介紹了相關技術在藥物研發早期和后期所發揮的作用,強調了在腫瘤精準治療領域個體化的分子成像極為重要。隨后,以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展開介紹了三代普適性逐漸增加的納米粒,及其在腫瘤分子成像與臨床腫瘤切除手術腫瘤邊界探測中的應用。另外,團隊利用對獲得的低侵襲和高侵襲能力的兩個膀胱癌細胞系亞群進行蛋白質譜分析,發現并驗證了Wnt配體之一的Wnt7a是新的膀胱癌侵襲轉移蛋白,通過生物信息學手段驗證了miR-370-3p在高轉移膀胱癌細胞中的低表達是膀胱癌中Wnt7a表達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揭示了腫瘤中Wnt7a過表達激活經典Wnt/β-catenin通路促進膀胱癌轉移的分子機制。
第16次的分享將在2020年9月22日早上9:00--11:00進行,來自暨南大學的張灝教授將向大家分享《代謝藥物二甲雙胍的抗癌之路:殺滅種子 還是 改造土壤?》,趕緊關注起來吧!